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告精準扶貧” :四川“四大片區”迎來四大變化
發布時間:2019-12-07 丨 瀏覽次數:
2019年是四川省“廣告精準扶貧”項目實施的第一年,全年共有大涼山苦蕎茶、大涼山青花椒、通江銀耳、甘孜松茸、德格虎掌菌、廣元獼猴桃、廣安龍安柚7個特色農產品公益廣告在央視15個頻道以及央廣中國之聲、經濟之聲、中國交通廣播、國廣環球資訊廣播等多個頻率播出,覆蓋四川省脫貧攻堅的“四大片區”,即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和高原藏區。“四大片區”均屬于革命老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其中3個還屬于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涉及19個貧困縣(區),26.6萬貧困戶,114.2萬貧困人口。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精準扶貧公益廣告產品在總臺各頻道頻率反復播放后,產品在更廣范圍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推動了產品渠道裂變拓寬,市場區域從省內向國內外延伸,產業發展前景和市場前景更加廣闊,為當地脫貧攻堅和群眾生活奔小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變化一:產品知名度美譽度提升,銷量成倍增長
精準扶貧公益廣告在總臺投放后,大涼山苦蕎茶、大涼山青花椒、通江銀耳等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明顯增強。大涼山苦蕎茶僅線上點擊量就高達5983893人次,同比增長19%。通江銀耳播出后,廣大消費者對其“世界銀耳看中國,中國銀耳看通江”的品牌美譽度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和認同。目前,通江銀耳榮獲四川“一城一牌”金榜,為通江縣成功申報國家特色農產品(通江銀耳)優勢區做出積極貢獻。
精準扶貧公益廣告在總臺的有效播出,大大促進了產品銷量,提升了產品價值。據不完全統計,公益廣告產品播出后,大涼山苦蕎茶實現銷售28968.4萬元,同比增長46%。其中線上銷售7288.2萬元,同比增長28.5%;線下銷售21680.2萬元,同比增長51%。大涼山青花椒大宗貿易成交量比播出前的每月增長了35%。通江銀耳(食用菌)產業重點鄉(鎮)由2018年的23個擴大到30個;通江銀耳菌種用量152萬袋(瓶)、木耳用種量80萬袋、香菇種100萬袋,分別比2018年增長35.2%、19%、23%,2019年綜合產值達13.5億元,品牌價值持續高達35.47億元。廣元獼猴桃整體銷售近1萬噸,銷售金額達3億,同比增長15%,其中線上銷售1200噸,同比增長3倍。
變化二:上下聯動助推產品銷售,產業鏈發展壯大
扶貧產品公益廣告在總臺連續滾動播放,不僅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激勵了當地政府和干部群眾以“廣告精準扶貧”項目為牽引,聯合品牌企業實施項目產業扶貧脫貧。比如,大涼山苦蕎茶產品廣告播出后,涼山州寧南縣跑馬鎮色格村駐村第一書記蒲應蘭主動與涼山州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聯系,希望在黑苦蕎的生產、供應、深加工和銷售方面建成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為該貧困村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零的突破、百姓持續增收脫貧奔小康作出貢獻。經過深度對接,該村立足跑馬鎮擁有大面積優質黑苦蕎的實際,推出農村集體經濟經營試點項目——跑馬貧困村集體經濟“彝之秀”黑苦蕎護頸枕,帶動了該村產業發展,成為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同時,涼山州委、州政府也積極開展“以購代捐”工作,主動對接各省級機關、成都市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購買苦蕎茶,推動該產品進機關、進食堂、進市場,形成上下聯動助推產品銷售、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精準扶貧公益廣告在總臺的播出,也促進了產業鏈的發展壯大,通過一個產品帶動和提升相關產業鏈的成效明顯。比如,通江銀耳公益廣告播出后,為更好適應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當地在產業規模、園區標準化建設、科學研究水平等方面進行了大幅度提檔升級,初步形成“園區+龍頭企業+專合社+專業大戶+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目前,產業園區的公司、農業合作社和種植戶達130多家,產業園區菌種使用量73萬袋,核心區已建規范化耳堂2200個,投入耳堂總量達約12000個。廣元獼猴桃產品播出后,當地39個鄉鎮,538個專業村和12個萬畝園區進一步強化“提質、增效、擴面”思路,創新“大園區+小庭園”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獼猴桃生產向專業化、基地化發展,形成和帶動相關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
變化三:助推貧困群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
精準扶貧項目的實施助推當地貧困群眾增產增收和脫貧致富,鼓舞了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氣和勇氣。比如,通江銀耳公益廣告播出后,15家企業、100余個專合社以及200余戶種植大戶帶動全縣30個鄉鎮7000戶2萬余人種植銀耳,其中2000余戶貧困群眾通過種植銀耳實現了脫貧。廣元獼猴桃公益廣告播出后,蒼溪縣三川鎮陽岳村二組建卡貧困戶李成榮感慨地說:“縣獼產局干部幫扶我,指導我發展獼猴桃產業。前幾年種植的7畝獼猴桃今年掛果,有央視這么好的廣告平臺,不愁沒人要,粗略估算今年可以增收1萬多元。”
變化四:省級媒體積極配合,扶貧方式靈活創新
圍繞“廣告精準扶貧”項目,四川省堅持以“創新驅動”為目標,以傳播渠道創新和市場拓展創新為手段,積極探索廣告扶貧新路子,大力提升扶貧產品在省內外的品牌知名度,加快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堅持傳播渠道創新。對已確定在央視播放的7個農產品,四川省組織省級媒體四川衛視、新聞頻率、交通頻率、旅游生活頻率以及“四川觀察”新媒體平臺滾動播出360次,折合產生廣告價值206萬元。堅持市場拓展創新。將“廣告精準扶貧”項目產品引入商務部“電商扶貧聯盟”成員電商平臺,參與“中國電商扶貧專項行動”,組織參加省內外各類大型展示展銷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結合的模式助推貧困地區產品市場拓展。特別是今年4月11日四川省涼山州在香港舉行的農特產品推介暨簽約儀式上,因大涼山苦蕎茶產品在央視的持續播放,受到眾多香港客商對該地區苦蕎茶等農特產品的青睞,并表示愿意協助其產品進入港澳市場,助力涼山州脫貧攻堅。